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下,企业何去何从?

发布时间:2019-01-10 阅读次数:3459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15


11月14日,北京市工商局通报“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相关情况,并公布2018年“打击侵犯商标专用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十大案例。

图片2.png

图片来源:原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网页截图


其中,丰台分局查处销售侵犯“tiger”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案件,调查发现违法经营额高达1115万余元,没收侵权鞋6687双,罚没款高达5587余万元,这是近二十年来北京工商部门查处的最大一起商标侵权案件。


国家严惩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绝不是说说而已!今后制假售假,盗版、假冒专利者将被罚至倾家荡产!



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来了

今年,国家层面多次提及知识产权领域将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从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到11月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上的主旨演讲,都一再强调,中国将引入知识产权领域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

国家引入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意味着国家准备像治理酒驾一样打击制假售假!并且,这已经是正在进行中的事情。



12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法庭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将会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专业技术性较强的专利等上诉案件,促进有关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专门化、管辖集中化、程序集约化和人员专业化,同时也起到统一和规范“惩罚性赔偿”裁判尺度的作用。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专门法律提高法定赔偿上限



12月5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着眼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借鉴国际做法,大幅提高故意侵犯、假冒专利的赔偿和罚款额,显著增加侵权成本,震慑违法行为。12月23日,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也将对惩罚性赔偿予以规定。而《商标法》已经率先规定了惩罚性赔偿,文章开头提到的卖假“tiger”运动鞋被罚5587万,就是一个具体的侵犯商标权的惩罚性赔偿案例。


END


(文章来源于:细软知识产权)


经典案例

专注知识产权服务,助力企业扬帆远航

技术支持: 国风网络 咨询电话:0471-6920255

公司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汇商广场B座4楼

蒙ICP备15000631号 蒙公网安备 15010202150228号

24小时服务热线

0471-6920255

提供您的电话号码,我们项目顾问将致电联系您。

*信息保护中请放心填写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