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拉菲酒庄或将失去“拉菲”中文商标权
新闻来源:中国食品报
抢注拉菲商标者
二审获胜
最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二审判决,南京金色希望酒业有限公司拥有“拉菲庄园”中文商标合法权,这再次让“拉菲庄园”与“LAFITE”(拉菲酒庄)的商标之争成为业内外焦点。
据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大中华区品牌总监宋萍介绍,拉菲酒庄早在1996年就注册了“拉菲”的英文名称商标“LAFITE”,集团在2006年在中国申请“拉菲”中文商标注册却没有受理成功。
原因是2005年,南京金色希望酒业已经申请注册“拉菲庄园”商标,并于2007年被核准注册。
2011年8月,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针对“拉菲庄园”商标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争议申请,并将“LAFITE”作为引证商标。
2013年9月,商标评审委员会对该商标争议作出裁定,争议商标(“拉菲庄园”)已经与引证商标(“LAFITE”)构成类似商品上的近似商标,其注册使用易使消费者认为其所标示的产品来自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或与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存在某种关联的企业,违反了商标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裁定争议商标予以撤销。
随后,金色希望酒业不服该裁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北京一中院一审维持了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金色希望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北京高院提起上诉,北京高院在随后的判决中,以“维护已经形成和稳定的市场秩序考虑”原因,准许了该案争议商标的注册,撤消了此前裁定。二审判决结果意味着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将失去“拉菲”相关中文名称的商标权。
拉菲罗斯柴尔德酒庄不服判决,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近期,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提审该案,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中英文商标屡次起争议
其实,这已经不是拉菲第一次陷入商标之争。
2013年,拉菲柴斯菲尔德(Lafite)酒庄向中国商标局提出诉讼,要求对方推翻拉菲特酒庄商标Lafitte的注册。拉菲特酒庄起源于1763年,Lafitte名字来自当时酒庄的拥有者雷蒙德拉菲特Raymond Lafitte。2015年8月,国家商标局对该诉讼作出裁决,由于拉菲特和拉菲两个名字并不会引起消费者误解,因此商标局不支持该诉讼,允许Lafitte在中国注册。
当然,陷入中英文商标争议的品牌也不只是列级名庄拉菲一家。
1998年,欧洲第一大葡萄酒商CASTEL以投资建厂方式进入中国;2000年,温州五金交电化工(集团)公司酒类分公司提交“卡斯特”的商标申请被核准。
而CASTEL在中国一直使用卡斯特的中文译名作为品牌名。因涉及商标侵权,CASTEL被“卡斯特”商标的持有者起诉。2013年,CASTEL全面启动“卡思黛乐”为中文商标。2016年,最高法院判决,法国卡思黛乐兄弟简化股份有限公司(即原卡斯特兄弟简化股份有限公司,CASTEL FRERES SAS)最终赔偿李道之、上海班提酒业有限公司50万元人民币。
而此前,温州中院、浙江高院的两次判决结果都是判定法国卡思黛乐兄弟简化股份有限公司赔偿李道之、上海班提酒业有限公司3373万元人民币。“卡斯特”商标的行政、民事系列纷争历时10年。
商标保护意识待加强
拉菲酒庄、卡思黛丽酒业的案例,都透视出外文商标和中文音译如何保护、是否保护的问题。如果要想让品牌通过注册商标的形式加以固化并独家拥有,必须及早地申请注册。中国的商标管理制度实行申请在先原则,商标必须经合法注册才能得到全面的法律保护,未注册商标的保护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进口葡萄酒中存在“外文商标”和“中文音译”之争,外文商标在中国成为注册商标,则外文商标受到法律保护,如“LAFITE”、“CASTEL”,如果想对某外文商标的中文译文也进行保护,则中文译文也必须进行商标注册。
外文商标的“音译”或译文一般不能自然地得到保护,因为外文商标的中文音译并不固定,因人和地区发音而异,音译或翻译的结果不是唯一的,如“LAFITE”对应的中文音译可能存在有“拉菲”“拉斐”“拉斐堡”等,如果将外文商标的中文译名都加以保护,可能就违背了注册商标的保护原则。
法律人士强调,一些业界人士有一种误解,以为法律可以保护英文商标的中文译文,其实,只有被翻译的“外文商标”经过注册才有可能被保护。
就市场而言,无论是行业从业者还是主流大众对于“拉菲”这个词的联想和认知,基本都是法国波尔多地区的拉菲——也就是法国五大一级名庄之一的拉菲古堡的简称,拉菲酒更多指代的是大拉菲(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拉菲古堡)和小拉菲(Carruades de Lafite拉菲珍宝)。
如果,拉菲柴斯菲尔德酒庄终审不能注册“拉菲酒庄”的中文商标,恐怕要在酒商和消费者的商标识别上做更多的工作。
对于那此还没在中国销售或推广的葡萄酒商,尽快注册商标是一种比较明智的做法。